8月28日,湖北省麻城市乡村工匠学院在市职教集团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学院第一期乡村工匠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的150名工匠人才参加集中理论和实操培训。
近年来,麻城市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按照内培外引、引育并举的原则,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广大人才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青年入乡,以“人才之笔”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资料图】
盛夏的麻城,骄阳似火,走进麻城市黄土岗镇英山畈村幸福里街道,一幅幅充满朝气活力的墙绘映入眼帘。这正是来自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村里创作的美丽乡村“微墙绘”,大学生们结合当地乡村风貌,设计图案、起稿上色,为原本单调的墙面赋予了青春的色彩。
“作为一名美术设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能够利用暑期时间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既将所学技能转化为社会实践,还能美化家乡村庄环境,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来自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志愿者郑涵宇感悟道。
今年以来,麻城市委人才办联合团市委、人社局向麻城籍在校大学生发出返乡“集结号”,积极动员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打造“青力缔造·活力工坊”工作品牌。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高校的400余名大学生组成52支志愿团队,围绕村庄规划设计、学生课后服务、弱势群体帮扶、乡村特产推介等领域,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
大学生实践团队先后在麻城各乡镇开展了3260余次课后服务、380余次爱心帮扶活动,创作乡村影像作品28个、美丽乡村墙绘45块,举行农产品直播136场次,实现带货收益48万余元。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锻炼,在奉献中收获,以实际行动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青春担当。
能人返乡,以“人才之力”念好乡村振兴“致富经”
顺着106国道往西,穿过热闹的黄土岗镇区,沿着朱黄线旅游公路一路穿行,在葱郁的樟树掩映下,一座名为“百川书院”的乡村风情中式院落映入眼帘。
从霓虹灯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在返乡创业大潮中,24岁的何文文选择回到家乡,深耕基层建成百川书院,融资8000万元打造了占地面积2000亩的农文旅产业基地,将年久失修的破旧老屋改造升级为集体验、度假、休闲和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居“网红打卡地”。现如今,该基地通过流转土地付租金、用劳用工付酬金等方式,为附近150余户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每年为周边村集体增收约50万元。
“故乡曾经是我企图逃离的地方,如今我选择了返航。回乡创业道阻且长,从脱贫攻坚走到乡村振兴,我们惠农带农的初心不改,拾级而上的恒心常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今的乡村机遇遍地,未来的乡村必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何文文坚定地说道。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在当今麻城,有理想、有情怀、有创新力的能人回乡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2023年以来,麻城先后招引32名在外企业家和13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投资项目51个。他们怀揣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和现代化技能,逐梦田园、圆梦家乡,用才智和汗水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让“希望的田野”变得未来可期。
科技下乡,以“人才之智”奏响产业发展“振兴曲”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麻城市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积极推动技术人才深入基层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麻城市五脑山林场百亩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市人社局协助匹配的专家杜洋文正在实地查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现场指导油茶良种育苗,解决当地油茶采穗圃出现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新造林抗旱,低产林改造等问题。近年来,林场引进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周伟国教授成立油茶专家工作站,培育出“茶花仙子”新品种茶花,累计培育油茶良种苗木15万株、名优茶花3万株。2023年,麻城市还邀请何东平、陈茂彬等7名行业专家教授,联合组建麻城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麻城争创全省“油茶第一强市”和全国油茶产业大市(县)献智献力。
“近年来,麻城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入乡工程,积极争取省级人才项目,先后引进专家教授172名,‘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220余名,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题5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为基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麻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俞泉说。
人才兴,则乡村兴。当前,麻城正紧紧围绕强县工程重点任务,积极推动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和重点项目聚焦,加快形成高端人才入乡、在外人才返乡、专业人才下乡、本土人才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杨忠 肖小芹)
标签: